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章中心 > 行业新闻 > 【转载】贵州“西江千户苗寨”产业兴百姓富

【转载】贵州“西江千户苗寨”产业兴百姓富

发布时间:2021-08-09 │ 点击数:782  

图为“西江千户苗寨”风景。新华社记者罗羽摄

  新华社贵阳10月24日电(记者罗羽)菜气蒸腾,觥筹交错,在一家名叫侯家庄农家乐的3层木楼内,前来品尝美食的游客爆满。老板侯艳江楼上楼下游走在食客中间,征询着对菜品和服务的意见。

“今年5月以来,旅游业逐步恢复,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好。”他说,12年前他白手起家闯进餐饮业,如今其农家乐年营收500多万元,发展愈发红火。

侯艳江家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村。这个村居住着将近2000户村民,绝大多数是苗族。这片山环水绕的美丽村寨,因一千多栋宏伟壮观的吊脚楼和传承上千年的苗族风俗,形成了独特的苗族文化,被称为“西江千户苗寨”,但在过去,村民们守着这道独特的风景却世代过着贫困日子。

创业之前,侯艳江常年在外打工。“干过建筑工,当过地摊贩,做过推销员,什么苦都吃过,但都没攒下钱。”回忆起曾经的经历,39岁的他感慨道。

西江村村主任李松介绍,20世纪末,西江有九成村民外出打工,由于知识水平低,大多以干力气活为主。西江人多地少、交通闭塞,2005年人均年收入只有1431元,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。

从2008年开始,当地打造旅游景区带动经济发展,改造升级西江的基础设施,并于次年成立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,通过市场化运作,打造苗族文化品牌,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。西江名气渐涨,并在发展中逐步实现多赢——产业兴、百姓富、民族文化得以传承。

图为“西江千户苗寨”夜景。新华社记者罗羽摄

  返乡的侯艳江在政府的帮助下获得3万元无息贷款,他把自家老屋改造成农家乐,走上了创业道路。“很多在外打工的村民,回来出租房屋或创业经营,迅速积累了财富。”侯艳江说。西江有九成以上村民,搭上了旅游业这趟快车,直接或间接参与餐饮、民宿等产业。

为了让村民共享发展红利,同时激励村民保护老屋,发展之初,西江村委、景区公司与县政府等多方协商,设立了民族文化保护发展的利益共享机制,每年将门票总收入的约18%发放给村民。

图为“西江千户苗寨”里工艺品摊位点。新华社记者罗羽摄

村民侯伟一家5口住在村北山上的一栋老屋中,由于位置偏僻,无法发展餐饮和民宿,他只能在当地小学当保安,每月工资2000元,日子过得紧巴巴。“我家每年从景区分到3万元,这是很大一笔钱。”他说。对地处位置较偏、旅游参与较弱的家庭,这笔钱成了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。

当地提供的数据显示,随着旅游业的发展,西江村民的“分红”由2012年的800多万元,上升至2019年的3200余万元,已累计获得超过1亿元。

西江还竭力为村民创造更好的就业机会。2016年以来,西江村委及当地管理部门利用村中空地,统一安置了270多个摊位,包括小吃摊位、工艺品摊位、照相点等,供全体村民每年一次参与抽签获取摊位经营权。

今年8月,侯伟的妻子吴连梅在西江举行的摊位“抽签”中获得了一个工艺品摊位的一年经营权,她在景区卖一些民族饰品。

“虽然一年后又要重新抽签且中签概率小,但只要人不懒,在西江总能找到工作,不用担心没有收入。”她说,西江的旅游发展已回正轨,大家的生活也将变得更好。


新闻资讯

  • 六月公司员工培训简讯

    6月来了,多地都已结束了高考,以往的西江景区也慢慢进入盛放期,但这三年受到疫情冲击,西江的旅游业和餐饮业实为最惨烈,依旧冷清。疫情之下,防疫常态化,我们企业仍将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继续向前发展,唯有通过自身变...

    VIEW DETAILS
  • 加强学习,3月公司内部员工培训简讯!

    为提高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,适应公司发展需要,2022年03月21日全天,公司办公室根据公司制定的培训计划分别展开以《思维,智慧》和《团队,目标》为主题的课程培训。

    VIEW DETAILS
  • 兄弟单位共交流 相互学习促提升

    为加强业务交流,扩展工作思路,提高服务能力,探讨餐饮行业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技能,2022年3月1日中午,亿锦文化凯里运营部办公室全体员工一行7人到凯里市滨江美食城乡愁生态餐厅进行交流学习。

    VIEW DETAILS
  • 【转载】让家乡特色农产品走进餐桌 助推乡村振兴 使农户共同富裕

    作者:邹书凯黄庆松“一个个富有特色的农产品,就是一个乡村的地理坐标,让更多人了解特色农产品,让家乡特色农产品走进餐桌的舞台,走得更远。同时,在雷山县全面实现脱贫环境下,应积极响应国家‘共同富裕’的号召,带动...

    VIEW DETAILS
转入 阿才聊西江 转入 阿才有品